此外,河北省各種農作物干秸稈年產量達3600多萬噸,林木枝條年可利用量為200萬噸左右,適宜生物質能發展;全省水資源量205億立方米,地熱資源可采量相當于94億噸標準煤,具備開發建設水能及地熱能的條件。
河北海上風電
光伏迎發展
日前國家發改委剛剛下發了海上風電標桿電價(2017年以前投運的近海海上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0.85元/千瓦時,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0.75元/千瓦時),業界認為,這將正式啟動上千億元的海上風電市場。
“河北省就具有很好的海上風電資源,例如位于張北地區,就有在建的全國8個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之一。此外,年內,國網將完成張北地區3個500千伏變電站的投運,這將令電網承載風電的能力翻番,化解窩電限風的尷尬。”某風電企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
不過,相對于河北目前尚無一處的海上風電,光伏則是更具優勢的產業。與傳統火力發電相比,光伏發電是綠色、清潔、無污染的能源項目,按照電與標準煤的等價折算系數,光伏發一度電,相當于少用400克標準煤,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97克,減少粉塵排放272克。
據記者了解,2013年河北省新增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容量74兆瓦,位居全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第三名,占全國市場份額的9.2%;新增光伏電站11座,裝機容量398兆瓦,占全國市場份額的3.3%,列第八位。而2014年,河北省計劃完成的任務為1吉瓦,其中有400兆瓦地面電站,600兆瓦分布式發電。
除了太陽能資源外,河北還有一大優勢。廉銳告訴記者,“河北光伏產業在全國都名列前茅,那里有許多知名的企業”。
例如于美國上市的保定英利。該公司總裁特別助理、公共關系總監梁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在河北省,目前英利正在建設的光伏電站項目累計近200兆瓦,包括阜平10兆瓦光伏電站建設項目、廣宗15兆瓦光伏電站建設項目等。分布式電站建設方面,截止到目前,英利在河北省已經完成47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安裝量共計530千瓦。目前,英利正在積極參與河北省萬戶光伏惠農示范工程項目。毫無疑問,河北省是英利集團實施向光伏行業下游走戰略,最重要省份之一”。
不久前,記者在華北平原西部,太行山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看到,齊村鄉小口頭、峪里、五會和齊村4個村的村南24個小山坡上,安裝了10萬多塊250瓦多晶硅光伏電池板。
據了解,該電站是由三峽新能源公司投資25億元建設,總裝機容量200兆瓦,是全國第一個山地光伏發電項目。其中,一期工程建設19.8兆瓦光伏電場,建設110KV升壓站一座。整個項目完工后,年產值達2.34億元,稅收3700萬元。
盡管不少人認為,在山地進行光伏電站建設,將拉升成本,不太劃算。但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已有高層在著手籌備一項龐大的計劃:將太行山周邊的荒地全部建成光伏電站,為京津冀地區的節能減排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