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熱線:0551-69106578 業務咨詢:0551-69106578 郵箱:2268263116@qq.com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
【收購預案遭九成網友反對】2014年6月23日,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刊發《宇通管理層MBO“收官戰”懸疑》一文,披露了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宇通客車”)擬以42.6億元收購關聯企業鄭州精益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下稱“精益達”)的驚人之舉,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
相關調查顯示,九成以上網友對宇通客車定增方案持反對意見。面對公眾的“設局提升持股”質疑,宇通客車并未否認管理層將增持公司股份——一場罕見的中小股東與大股東的利益博弈由此拉開了帷幕。
【報道引發公眾熱議】6月23日,上述報道刊發后,人民網、新華網、新浪、鳳凰、網易和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等網站第一時間在醒目位置轉發,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
新浪網財經頻道專門制作了名為《宇通客車43億購零部件商懸疑:管理層或設局提升持股》新聞專題,并連續三天放在醒目位置推薦。一些證券類電視節目也對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上述報道進行了追蹤關注。甘肅衛視《公司直擊》欄目報道了投資者“一邊倒”式批評宇通客車的事態,不少投資者認為宇通客車此舉“涉嫌侵害投資者利益”。
“精益達是宇通客車關聯公司。簽零配件買賣的時候,給這個關聯公司輸送利潤就是過高的。”獨立財經評論員張捷說,“可以算一下它的資產收益率,非常的高,等于是每年百分之好幾十,超過了應有的水平。而在這基礎上再算出來收購價,本身就有問題!”
在各大網站股吧中,不少投資者干脆直接向宇通客車董事長湯玉祥喊話:“湯總,咱們算個賬,宇通客車流通股12億,股價按16塊算,總市值不過200億。精益達抵得上五分之一個宇通客車嗎?”此間,亦有投資者通過網絡呼吁,“拿起我們的筆,行使我們的權利,對宇通,對XXX的不恥行為進行口誅筆伐!這些所謂的成功者是通過上市造就了他們!使他們名利雙收!股民們不敢奢求你們慷慨回報,只求你們的貪得無厭不要沒完沒了!”
值得肯定的是,面對洶涌的質疑,宇通客車選擇了積極回應。6月25日,該公司發布《關于收購精益達的聲明》。6月27日,宇通客車又發布了《關于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就上述報道中的公眾質疑和部分焦點問題進行了解釋。
【九成網友反對定增方案】新浪網調查表明,九成以上參與調查的網友反對宇通客車本次高溢價收購方案。截至2014年6月30日零時,在第一個調查問題“你認為宇通客車此次是否涉嫌利益輸送”問題投票中,93.1%的投資者選擇了“是”;在第二個調查問題“若是小股東,你是否支持該收購”投票中,91.4%的網友選擇了“不支持”。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網友正試圖通過網絡平臺,呼吁投資者聯手維權。“大家一起維權,迫使宇通更改方案才能漲。想想2012年宇通客車就搞過一次半價股權激勵,最后迫于壓力更改了。”網友“控訴宇通”在東方財富網股吧呼吁,“這次一樣,宇通客車就是喜歡搞這樣的事,明擺著不會通過的方案拿出來看看市場反應,大家要一致行動起來,都去上交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平臺維權!”
上海網友“笑松66”對此次收購的評論是“蓄謀已久,膽大妄為!宇通客車是全體股東的,不是控股股東的ATM!”。網友“ontsow”在留言時說,“豈止是溢價的問題?2013年靠3億多凈資產賺4億多,還不是上市公司送的?‘小散’的利益早被搶了!這幫家伙早有預謀。”
【澄清公告“避實就虛”?】對于公眾關于此次“收購溢價過高、市盈率偏高”的質疑,宇通客車在澄清公告中認為,擬收購資產和除華域汽車以外的汽配件類上市公司相比,市盈率并不高。
“精益達是一個寄生型公司,充其量只能算一個有一定技術含量的配套企業,實際上相當于一個制造車間,九成以上凈利潤來自宇通客車,怎么能和資產優良、有獨立品牌、市場和產銷渠道的成熟上市公司攀比市盈率?打個比喻,田里的土豆永遠不能直接和麥當勞、肯德基的薯條比較售價,你再吹噓自家的土豆皮白、個大,宣稱比薯條便宜,消費者都不會認。”證券分析師趙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宇通客車上述說法“偷換概念,誤導公眾”。
關于精益達公司的“誕生”問題,宇通客車在回應中稱,精益達是整合宇通集團幾個零配件公司組合而成的,并非2009年才出現。河南資深證券市場分析人士馬建軍就此向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分析,宇通集團在設立精益達時,宇通客車也應該以參股或控股的方式進入。假如當初宇通客車控股精益達51%,精益達的損益直接就合并到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里了,也就沒有了此次的這場關聯交易。
“再退一步,如果當初宇通客車持股精益達少一點,比如49%,那么本次增持兩個百分點的股權,不也能解決關聯交易問題嗎?高溢價收購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馬建軍坦言,“問題的關鍵是這樣設計和安排,即便想利益輸送恐怕也很難進行了。”
證券分析師趙亮則指出,認真閱讀宇通客車的澄清公告不難發現,該公告存在“澄而不清,避實就虛”等問題。比如關于設立精益達時為何不讓主要采購方宇通客車入股甚至控股問題,該公告干脆選擇了“避而不談”。
【宇通客車公告未明確否認設局增持】宇通客車是否有意通過關聯交易“養肥”精益達,然后再以消除關聯交易的名義進行收購,從而達到投資大幅增值,并大幅度提高控股權?面對《宇通管理層MBO“收官戰”懸疑》一文所提及的宇通客車管理層涉嫌設局提升持股的質疑,宇通客車在6月27日的公告中未給予明確否認。
宇通客車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在資本市場的運作,均是在對公司長期發展看好的基礎上,結合宏觀環境變化、監管機構要求、資本市場走勢、行業競爭需要等情況,審時度勢,在履行相關決策程序和監管機構審批(或備案)后,在資本市場的公開、獨立的運作。”
證券分析師趙亮對此的解讀是,宇通客車并未否認管理層增持股份的目的,但認為自己屬于合法運作。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相關研究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指出,“在法律框架內‘出其不意地解決問題’,正是宇通財技驚人的一貫表現”。
【宇通客車此舉是否侵害了小股東利益?】“首先從分紅角度而言,股本擴張毫無疑問會削弱每股的收益,所以說對于投資人利益有一個直接的損害。另外,從高估值情況而言,如果精益達96%的收入來源于上市公司,憑什么要享受5倍溢價?它沒有向外拓展的動力和能力,只不過在窩里吃而已,對投資人利益或多或少有一定侵蝕。”資深證券市場分析人士張新星坦言。
6月27日,中國證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舉報工作暫行規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此舉在鼓勵社會公眾參與市場監管工作、威懾違法違規行為、強化社會監督方面必將發揮積極作用。
監管部門是否會介入調查?收購方案最終能否獲得通過?記者將繼續關注。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
客服熱線:0551-69106578 業務咨詢:0551-69106578 郵箱:2268263116@qq.com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