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我們所處的智能終端產業在內,《意見》可謂是為十大產業量身定制打造成長‘路線圖’,既有宏觀指導性,又便于操作落實,我們對做強做大更有信心了!”華米科技總裁黃汪說,瞄準全球領先的智能可穿戴產品及移動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企業決心在智能可穿戴領域打造又一個全新的“小米”。此次,《意見》明確了全部十大產業發展的目標、重點和實現路徑,同時,明確了強化項目支撐、保障要素供給、加快創新驅動、創新招商引資、推進改革重組、推動“兩化”融合、強化人才保障等措施。
“點上抓企業、線上抓產業、面上抓基地,是發展高成長性產業的主體思路。”省經信委規劃處處長王鵬飛介紹,我省明確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以產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發展集約化、產業綠色化為主攻方向,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完善產業鏈關鍵節點,培育一批創新型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基地,推動十大高成長性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多措并舉引資金“活水”
記者近日采訪時獲悉,省政府正在制訂《安徽省高新產業投資基金組建方案》,省財政將投入數十億元,籌集設立風險投資母基金,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以搶占高成長性產業發展先機。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發展高成長性產業,投入是關鍵。省政府明確,整合各類財政專項資金,優化資金使用方式,由分散投入為主轉向集中投入為主,由無償投入為主轉向有償投入為主,由直接投入為主轉向間接投入為主,通過財政引導,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同時,鼓勵企業采取上市募集和發行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積極運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進行融資,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支持作用,為高成長性產業引來長期持續的資金“活水”。
在政策研究者看來,此次政策還有很多“干貨”。省社科院專家認為,在保障措施上,《意見》提出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承接和吸引境內外投資;推進改革重組,加快大企業大集團產權多元化改革,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戰略性重組,支持國有資本進入優勢及高科技民營企業,促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一系列的體制機制創新,將大大激發企業活力,增強產業發展內生動力。”
據了解,省經信委已把培育發展高成長性產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將重點圍繞“運行調度、項目投資、創新能力、平臺建設、兩化融合、綠色發展”等幾個方面,下大力氣推進十大產業發展壯大,充分發揮其對全省工業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引領作用。數據顯示,2012年,十大高成長性產業共實現銷售收入2635億元、同比增長32.6%;2013年,共實現銷售收入3669億元、同比增長39.2%。按照《意見》確定的發展目標,到2017年,十大高成長性產業將實現銷售收入9000億元左右,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的15%左右。